时间:2019-09-17 02:50:53编辑:admin
民族英雄大清提督左宝贵是如何身亡的
大清提督左宝贵是我国的一位民族英雄,在我国的清朝时期有总督提督两类官职,总督是文官提督是武官,左宝贵就是提督中的一名,他出生在一八七三年的山东平邑,是个地地道道的回族人,曾经参加过镇压太平军的运动以及东北伐木工人和东荒教民起义等事件,在这些事件中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也在这些实战中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和青睐
图片来源于络
所以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左宝贵义不容辞的成为了抗战前线的第一人,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后左宝贵就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前往抗战前线,支持朝鲜,也就是在这一场战争中他丢失了自己的生命当牡丹台阵地被敌人夺走之后左宝贵就换上了皇上赐与他的衣服和帽子,当时的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清楚的知道只要他穿上这一身衣物就等于告诉敌人他是首领,所有的进攻都会转向他一个人但是这是他不得不做的选择,因为他知道大势已去,与其苟且的活着还不如战死在沙场上,于是他推开了死死拉着自己的亲信,走上了横尸遍地的平壤城头
这一天是一八九四年的九月十五号,大清提督左宝贵牺牲,结束了他将近四十年的戎马生涯,当时的清军失去了主帅很快日军就占领了玄武门战争结束后左宝贵的尸首也已经不知去向了,光绪帝随即赐他太子少保的称号不仅仅是在中国,在朝鲜人们也记住了这一位将军,有人目睹了这一幕也就有了后来“雨夜七星门外左将军显圣”的传说
左宝贵的事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屈辱的时期,那个时候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在这种环境下就有很多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其中一位英雄人物就是左宝贵那么左宝贵的事迹具体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于络
左宝贵出生于1837年10月18日,在生活贫苦的农民家庭中长大,自小就父母双亡了,独自一人的他只好离开家乡,四处奔波,眼看难以生存下去了,他只好参军,开始了军队生活,过上了行军打仗的日子1875年,他奉命带领部队前往奉天吉林两省办事,左宝贵的办事风格是“军令如山,看重文人,珍爱英雄勇士,赏罚分明”,他带领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1880年,他遵从上级命令统领奉军左宝贵为人刚正不阿,心慈友善,十分热心的处理当地事宜
他在奉天的时候,为人民谋福利,为灾区的人民设粥厂,为流离失所的人建造栖流所等等
1894年,左宝贵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杀敌,但不幸身亡,为国捐躯,从他参军的那一刻起,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奋斗,他的名字同抗日英雄邓世昌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很多朝鲜人民为了纪念他还特地在平壤为他建立祠堂,左宝贵的爱国精神和一身正气受到后人的敬仰,激励着后人的斗志
通过伟大的民族英雄左宝贵的事迹的概述,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民族英雄
左宝贵死因
左宝贵是我国清朝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他为人刚正不阿,做事严谨,他少年时候离开家乡外出求生,之后参军成为了一名清军,那他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他又是如何身亡的呢?左宝贵的死因又是什么呢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图片来源于络
对于左宝贵的死因还要从那段屈辱史,也就是甲午战争说起,当时有一个地方叫牡丹台,牡丹台眼见就要失守了,左宝贵还在玄武门作战,他知道牡丹台失守后就报了必死的决心,亲自到城上指挥作战,有一个士兵见形势凶险,打算把他从城上拉下来,但谁知他却亲自点燃大炮向敌人发起攻击,发送手榴弹共36颗,最后重创了敌军战争正打的激烈之时,谁知一颗炮弹似火箭飞来,直接把左宝贵的炮弹给炸碎了,铁屑飞到了他的肋下,他受伤了,但他仍不退缩依旧勇猛上阵不幸的是,又一颗炸弹飞了过来,左宝贵被炸倒在地,当战士们都看向他时,他已经死在敌人的炮弹下左宝贵在甲午战争壮烈牺牲
所以说左宝贵的死因就是,他是在与敌人殊死搏斗间中了炮弹而英勇牺牲1894年左宝贵在甲午战争中去世,享年57岁他在平壤死了之后,他的尸骨并没有找到,由于他的功勋伟绩,将士们将他的衣物送回淮安,而且还为他建造了“左忠壮公祠”,谥号“忠壮公”左宝贵吃苦耐劳、英勇善战、不畏艰险的精神受到后人的敬仰,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羊献容是司马衷的原配吗
长衡会战往事
长衡会战,从1944年5月26日战役开始,至6月18日,日军完成对长沙的合围。
18日,日军4个师团在飞机、重炮支援下,并施放毒气,猛攻长沙,守城的张德能第四军顽强抗击后,因为我薛岳的“天炉战法”失效,国民党部队,粤军和中央军关系失衡。迫不得已,残部向湘乡、永丰撤退,长沙失陷。
之后,日军又乘机南下,进攻方先觉守衡阳的第十军。至7月初,各路日军完成对衡阳的战略合围。
中国军队,迫不得已,在衡阳外围与日军展开争夺战,时进时退,未解衡阳之围。守城的第十军喋血苦战,伤亡惨重。
8月8日,军长方先觉眼看“补剂”未到,含泪下令投降,衡阳失陷。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统计,国军伤亡9万多人,日军伤亡6.6万多人。
这是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之间震惊世界的一战,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去年11月到长沙考查抗日历史,右起:电影《抗日将军张德能》总策划、市政协张振敏,和编剧曾阳漾、制片人梁庭辉
长衡会战要图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一、第二十四、第三十、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四军、第十军、第三十七军、第四十四军、第九十九军、暂编第二军,共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6个军共约40万人。
在空军(飞机181架)、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
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
制片人梁庭辉与长沙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智轩先生,深谈长沙大会战内幕和过程。
时间,回到1944年的长沙保卫战,当时薛岳挑起大梁,数次挫败日军,让敌人兵锋止步于长沙城下。然而,此时已经是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似乎已经搞懂了薛岳的打法,这一次日军志在必得。
在开打之前,薛岳依旧很自信,他派出自己的心腹爱将张德能率领第四军守卫长沙,试图重新复刻之前的“天炉战法”消耗日军。
制片人梁庭辉、编剧曾阳漾和唐智轩先生,在抗日文化研究会门前合影纪念。
张德能将军,为什么会倒在蒋介石的枪口下呢?根据国民党方面的记载:在开战之前,国军内部已经出现问题。比如薛岳虽然能征善战,但也有时候听不进建议,继续“天炉战法”。
蒋介石曾下令:让早做准备提防日军将会再犯长沙,但他认为日军暂时不敢前来;等到日军大量集结后,参谋长赵子立劝说薛岳重心放在衡阳决战,薛岳也没有听从,他坚持要在长沙继续“天炉战法”。
如此一来,还未开打,薛岳就与蒋介石有分歧,而且和参谋长赵子立存在龃龉,这也是当时国军领导层的一个缩影,他们各有所想,意见不统一,所以很多事情便做不好。
张德能的第4军,下辖第59、90和102师三个师,由于第4军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嫡系部队,所以在人员和武器上都是比较先进的,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悍。
第9战区炮兵部队,还拥有榴弹炮、野战炮等50多门火炮,火力强大。然而,当日军推进到长沙附近时,薛岳却转移到离长沙80公里的朱亭,临走时并没有确定长沙守卫战的最高指挥。
致使第4军军长张德能、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第9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互不统属,造成多头指挥现象,使部队协调不力,指挥混乱,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长沙麓山忠烈祠
军队在部署上,张德能让第59、102师守卫长沙城区,第90师守卫岳麓山一线;炮兵部队听从王若卿的指挥,把小口径、射程近的火炮部署在长沙城附近协助步兵防守城区,大口径、射程远的火炮,则部署于岳麓山阵地。
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在6月15日晚下达命令,于16日开始总攻。事先专门进行步、炮、空协同作战训练的第34师团,负责进攻岳麓山阵地,压制岳麓山炮兵火力;专门受过城市巷战训练的58师团,则负责攻击长沙城的守军。
由于,战前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城区,日军进攻部队又准备充分,第90师以一师之力难以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在飞机掩护下的猛攻。
18日日军攻上岳麓山山顶,控制了第9战区炮兵阵地,致使数十门大炮被遗弃,这些可都是大口径的大炮,火力损失非常惨重。
日本指挥官横山勇。
岳麓山阵地危机时,张德能才意识到岳麓山阵地的重要性,慌忙让59师、102师主力趁夜渡江增援岳麓山,由于抽调命令是夜间下达,部队没有做好动员准备,士兵以为退却,慌忙中不等接防部队到达,就涌向江边。
结果,渡江场面十分混乱,坠入江中淹死的士兵竟然不下千余,士兵很多武器丢失,天亮后日军猛烈袭击渡江部队,场面更加混乱。
失去指挥控制的部队,没有进入新阵地支援岳麓山,纷纷向衡阳方向逃去。